详细研讨产品的技术指标
产品的技术指标是设计、制造与使用的一个依据,亦是检验产品质量的客观标准,为了正确的进行机箱结构设计,应深入实际,详细研讨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,了解同类产品或相近类型产品的结构与使用情况,然后再确定结构的形式。
确定机箱的类型和外形尺寸
1、机箱类型是在总体布局过程中,根据不同的产品应用需求,制定各种不同方案,经过讨论分析和比较而确定是挂墙式、桌面式、还是上架式的。
2、机箱尺寸是按机箱内元器件的大小确定初步尺寸,然后根据这个尺寸选用标准尺寸;也可选择定标准的外形尺寸,再进行箱内的元器件布局分配。
面板设计、机箱内元器件的排列布局
1、面板的尺寸是在机箱类型、尺寸确定后定下的,而面板上各种操纵和显示装置的选择和布局,应该根据电原理图的要求、人机工程、造型、通风等因素综合考虑。
2、机箱内部元器件的排列是根据电原理图,主要元、器件的外形尺寸及相互关系,并考虑通风、减振、屏蔽及走线的方便美观程度等来确定的。
确定机箱零部件结构形式
图纸是工业的语言,再好的设计,也需用它表达出来,一套清晰完整的图纸是一个好的产品的前提和确定。
产品使用说明书
1、碰焊图要能够清楚表达各碰焊件的位置,在有严格尺寸要求时,还需标注尺寸、公差,在碰焊图明细栏中,需详细列出碰焊件的代号、名称、图号、数量;
2、零件图是整套图纸的较基本单元,不光要求能按制图标准清楚表达零件,还需在标题栏中注明零件名称、数量、所属机箱、图号、材料、表面镀涂以及零件版本;
3、丝印图要能清楚表达出丝印文字、图形的位置,技术要求中应注明丝印文字、图形的高度,字体类型、颜色等,颜色需用PANTONE色卡表示;
4、零件清单包括所设计机箱的所有图纸和应用到的机箱辅件;
5、图纸封面上应有所设计机箱的名称及设计、审核、批准的签名;
6、在总装图不能全部表达设计意图时,还需做出部件图,部件图的要求同于总装图;
7、总装图,要能够明确表达出主要零、部件及元器件的安装位置,机箱的外型、安装尺寸;
机箱加工操作流程大致分为7个步骤:
1、损伤确认。将受损部位清洁后,确认受损程度,从而确立修理方法。
2、涂抹环氧底漆。将打磨完的受损面再次清洁除油,涂抹上环氧底漆并烘干,进行防锈处理。
3、去掉旧漆膜。将受损部位的原车漆打磨至露出铁板层。
4、收火处理。通过收火处理,将金属在恢复原来的形状和厚度过程中产生的拉伸和挤压应力去掉,保持钣金件的刚度和强度。
5、机箱加工件拉平。根据钣金件损伤程度,采用相应的钣金工具将凹陷部位拉平。钣金件表面要经过平整度精调。
6、机箱加工件拆卸。将碰撞车辆受损部位的机箱加工件通过切割等方式拆离原车身。
7、打磨羽状边。在受损部位与周边漆膜连接部位打磨出一个缓冲的坡面,便于其后新喷的漆面与原车漆面良好地连接在一起。
机箱加工过程所应用到很多加工设备,因此对各种的设备操作都较为严格,需要遵循各项的操作步骤。对机箱加工机械设备本身的稳定问题要符合稳定规定要求。在工作开始之前要注意镜像稳定检查,检查后没有发现任意问题在使用再使用,特别是刀具、夹具和重要零件不能有松动的现象。机箱加工对材料的要求不允许有擦伤、划痕、锈斑及杂质等。要按照图纸、技术进行工作。